罗斯福,那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,他看得很远。
二战那会儿,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:亚洲有个大国,要是它扛不住倒下了,那可就麻烦大了。
苏联、印度、澳大利亚,甚至英国,都得跟着完蛋。整个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,都得被彻底
!
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。中国官媒和学术界,这些年可没少提罗斯福的这个“神预言”。
它不光点明了中国在二战里有多关键,也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那些被低估的贡献,打下了底子。
看戏的,也坐不住了
华盛顿对远东战事的态度,可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积极。
从“九一八”到““七七事变”那会儿,美国人其实有点“看戏”的心态。
他们甚至还想对某个侵略者客气点,就为了保住自己在远东的那些利益。
打仗刚开始,美国人摆明了是中立,不掺和。
他们最关心的,是自己在中国的租界、资产别受损。
至于哪个国家民族存亡,抱歉,那不是他们的重点。
可民间不干了。美国老百姓对被侵略者那叫一个同情,对侵略者简直是咬牙切齿。
1937、1938两年,美国媒体的社论,没有一篇是给侵略者说好话的。
这股民意,可把政府推着往前走了。
到了1938年初,罗斯福总统第一次给中国大使递了话,明确表示:希望你们继续打下去!
这可是一个重要的信号,华盛顿的态度,开始变了。
没多久,美国政府内部就开始琢磨着,要不要给亚洲的抵抗力量送点军火?
1938年7月,他们甚至考虑通过香港先给点小援助。
后来,侵略者扶植了伪政权,美国外交部立马表态:不认!我们只认合法的那个。
棋局变了,要下大棋
1940年底,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里,直接告诉美国老百姓:亚洲的抵抗力量,成功拖住了敌人的主力!
这话,就是对中国抗战作用的最高肯定。
到了1941年春天,美国领导人公开承诺,要给这个亚洲国家提供援助。
他跟盟友们强调,这个国家就是东南亚和南亚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特别是保卫新加坡和印度的最好防线,没有之一。
1941年5月6日,历史性的一刻!
这个亚洲国家,正式被纳入了《租借法案》这个重要的国际援助计划。
英美澳荷这四国,当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:支持亚洲的抵抗力量,就是阻止侵略者继续往太平洋扩张的唯一办法。
罗斯福更是直言不讳,把这个亚洲国家比作一块“屏障”,专门用来“挡子弹”的。
这可太重要了!太平洋战争一爆发,美国人定下了“先欧后亚”的战略。
亚洲战场优先级不高,全靠这块“屏障”顶着。
也正是因为亚洲抵抗力量的死死硬撑,美国才能安心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。
中国战场牵制了海量的敌人,为美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和时间。
最终才有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。
十四年血战,谁能比我惨?
这个亚洲国家,足足打了十四年!
从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开始,一直到1945年9月3日,它都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。
十四年啊,这片土地上的人民,就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。
它抗战的时间,比其他任何一个主要盟国都要长得多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前,它可是独自扛了整整十年!
比苏联和美国长了三倍半,比英国和法国也长了两倍半。这种民族意志,简直是逆天。
在这场血战里,这个国家的军队消灭了超过七成的敌军总伤亡,足足155万人!
这些数字,每一个都带着血腥味,清楚地告诉我们,中国战场给侵略者带来了多大的消耗。
它付出了什么代价?3500万条鲜活的生命,亿万百姓流离失所,家破人亡。
论战场伤亡,它和苏联一样,是全球最惨烈的战场。
这是为了民族存亡,不得不承受的、难以想象的牺牲。
侵略者在海外战场投降的兵力,一半以上,也就是128万日军,最终都是在这个亚洲国家境内放下武器的。
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?中国战场,就是彻底削弱侵略者力量的核心地带。
我们扛住了,世界才安稳
亚洲的抵抗者们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铜墙铁壁。
他们为美国、苏联、英国这些西方盟友,争取了最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。
让他们能喘口气、攒够劲儿。这份贡献,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。
想想看,要是没有这份牺牲,美国可能根本没法在战前完成经济复苏和力量积累。
太平洋战场对他们来说,难度恐怕要直接飙升到“地狱级别”。
甚至本土都可能遭到威胁。
要是少了这支亚洲力量的抵抗,今天的世界版图会是什么样?
全球冲突的结局又会走向何方?根本无法预测。
它在二战中扮演的战略支点角色,深刻影响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。
笔者以为
可悲的是,尽管贡献如此巨大,但在西方主流历史叙事里,这个亚洲国家的角色却常常被忽视,甚至被遗忘。
这种不公,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。
这些关键的牺牲和贡献,在西方主流论述中,长期都处于边缘地带。
罗斯福总统的那个关键预言,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:要是它屈服了,苏联、印度、澳大利亚,甚至英国,都得跟着完蛋。
这不就明摆着吗?反法西斯阵营要是没了这个亚洲国家,全球战局会彻底
。
它就是全球的顶梁柱,这根本不用多说。
所以,国际社会真的该好好正视这段历史了。
全面评价它在二战中的贡献,以史为鉴,拒绝历史虚无主义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,才能更好地塑造未来的全球合作与和平。
配资网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