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竟然要求欧盟对中国加征100%关税! 结果欧盟转身就说了“不”。 这事儿真的太戏剧性了。 就在前几天,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上大喊大叫,要求北约国家和G7成员一起对中国和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甚至夸张到100%。 他还把这事儿和俄乌冲突硬扯在一起,说这样才能逼俄罗斯收手。
多个欧盟外交官直接表态,不会对中国和印度征收这种惩罚性关税。 德国《商报》透露,布鲁塞尔方面更愿意通过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能源来施压,而不是跟着美国打什么关税战。
特朗普对欧盟越来越不满,甚至放话要对欧盟成员国征收高达50%关税。 他指责欧盟“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占美国便宜”。
特朗普一度把对华关税加征到125%,中国也毫不客气地反制,对美国商品加征了高达91%的反制关税。 中国还对7种重要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这直接击中了美国的要害。 稀土这玩意儿,美国的军工、新能源这些关键行业都离不开。
最后达成协议,美方取消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%的关税,中方也相应取消了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%的反制关税。 双方都保留了10%的关税,暂停了24%的关税90天。 这谈判过程,看着都觉得心累。
欧盟这次这么坚决地拒绝美国,主要是心里有自己的算盘。 他们很清楚,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,2024年双边贸易逆差都超过3000亿欧元了。 真要对中国加征100%的关税,欧盟自己受得了吗? 消费品、汽车、电子设备、绿色能源技术这些领域肯定最先倒霉,本来就顽固的通胀问题肯定会火上浇油。
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、电池材料和精密零件总额接近280亿欧元。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万斯莱本就说了,“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也是欧盟汽车产业最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国。”
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27个成员国对这事儿意见不一。东欧国家怕经贸关系恶化,西欧工商业强国顾虑产业受损,南欧国家则害怕失去重要的进口产品。 这种情况下,要想达成一致跟着美国跑,太难了。
特朗普想拉拢盟友一起对付中国,是因为他单干发现搞不定。 他重返白宫后,很快意识到对华贸易战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打了。 他发现“一个人玩不过,要转向多边联合”。 但他又不想自己先动手,而是想让欧盟先冲在前面,所以出现了他给布鲁塞尔打电话,要求欧盟先对中国动手,美国才配合的情况。
他想对中国加征关税,结果全球供应链像被按下快进键的俄罗斯方块。 中国深圳的玩具商直接取消圣诞订单,美国零售商们发现往年提前半年备货的万圣节南瓜灯,今年竟要跑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求着厂家开模赶工。
有意思的是,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,但中欧贸易额却飞速上升。 郑州开往汉堡的列车从每周3班暴增到每日2班,满载着浙江光伏板和苏州伺服电机的集装箱,在波兰边境排队通关。 甚至出现了“中国心脏+欧洲外壳”的模式,比如斯洛伐克经济部长亲自带队飞往宁德时代总部,用中欧班列运回的动力电池,在布拉迪斯拉发工厂组装后再出口美国。
比如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征收15%的关税,这直接打击了美国对华贸易的最大顺差领域。 中国的页岩油巨头频发债务危机,得克萨斯州油田被迫减产30%。中国还转向巴西大豆和空客飞机,导致美国农民和波音股价大幅下跌。 2024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暴跌47%,而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增长62%。
在科技领域,中国也取得了一些进展。 当美国封锁半导体时,中国芯片出口额在2024年达到1595亿美元,超过了美国。 华为推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“原生鸿蒙”系统,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也取得了成功。 甚至英伟达CEO黄仁勋破例穿西装访华寻求合作。
中国还深化了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贸易,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逆势增长23%。 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,墨西哥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,他对欧盟也越来越不满。 他指责欧盟“比中国更恶劣”,指控其长期通过贸易壁垒、司法打压和药品定价“剥削美国”。 他甚至建议从6月1日起对欧盟产品直接征收50%的关税。
早在3月12日,欧盟就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分阶段实施反制关税。 5月8日,欧盟威胁说,如果与美国的谈判未能避免贸易战,将把包括美国汽车和飞机在内的价值950亿欧元的一系列美国产品列为征税目标。 欧盟还表示考虑禁止向美国出口特定产品,包括废金属和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化学品。
所以,当特朗普现在又想拉欧盟一起对付中国时,欧盟自然不愿意轻易听从。 欧盟的拒绝,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理性选择。 他们知道跟着美国跑,自己可能吃亏更大。
配资网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