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讨论三个话题:1、老子思想是否中国原创?是否受到希伯来或者古希腊的影响?2、老子与孔子谁是第一哲学家?3、、中国有没有哲学,老子有没有逻辑?
本文以史上最著名的三对师生对《道德经》的观点分歧为线索,讨探老子及其《道德经》的世界地位和影响。
图片
雷慕沙与儒莲:老子思想是否中国原创?是否受到希伯来或者古希腊的影响?雷慕沙的主要观点确实雷人:
1、老子思想源于古希腊
雷慕沙是法国人,是欧洲国家第一家汉语系第一位汉文教授,黑格尔所读的《道德经》就是雷慕沙翻译的,可惜是个半拉子工程——选择性翻译。
图片
他认为,中国不可能产生《道德经》这样的伟大著作,因为中国不具有民主自由思想,若有,那一定是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。
他在《老子生平与观点研究》一书中大胆揣测,老子去过古希腊,他交流了古希腊文化,并影响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。
马若瑟因为《道德经》14章中的“希夷微”和与耶和华拼音同音,便认为二者“有无可争辩的共同之处”。雷慕沙深化了这一观点,认为老子思想受到了希伯来宗教文化的影响。
图片
2、能全本翻译《老子》的人还没出生。雷慕沙没有一本是全译本的《道德经》,他只能就他能解释的局部章节进行了诠释,以他在欧洲汉文化界的权威,尚且不能完全理解,因此他断定:能全译《老子》的人尚未出生。
师生间的根本分歧在于:老子思想到底是不是中国原创?
西方来华的早期传教士们,为了寻求基督教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点,他们尝试着以《圣经》教义来解释《道德经》,并引进了商周时期的“上帝”概念,与“道”相对应。
图片
为了巩固和发展这一观点,雷慕沙则把老子跟“希伯来宗教”联系在一起。他的观点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。
反对他的包括他的两个学生,鲍狄埃和儒莲(茹理安),他们决定自行翻译《道德经》,还原老子真相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鲍狄埃连续出版七种《老子》译注,他始终坚持“老子思想是中国原创”的观点。
在决定跟老师对抗之前,鲍狄埃也曾认为老子思想是中印嫁接文化。因为他怀疑老子的“玄之又玄”来源于印度古老宗教的“黑神”,他的地位比“道”高。
后来他注意到:“玄之又玄”只是众妙之门,远非“道”,且老子也涉及到“神”这一概念,却是属于万物层面的。
图片
另一位学生儒莲,十年磨一剑,他只为打造西方世界的“《道德经》第一全译精本”,在此期间,他广泛参照了河上公、王弼、苏轼、王安石、吕惠卿、蔡德清的几十种著名注本,在雷慕沙去世10年后的1842年,他的《道德经:至高理性道与德》面世。
他的译注,真的成就了他“欧洲全本翻译《老子》第一人”的美誉。
在这本译注里,他坚定地反对老师的观点,他肯定:中国,只有中国才是老子思想原产地,他不可能来自境外。
瑞莲的译文尊重原文,简洁明了,以第一章为例
可言之道非永恒之道,摒弃情感,则可见精神实质;保有情感,则可见有限之形式。有无同源异名,都很深邃,它是解开一切精神物质本质的妙法。
图片
“我的朋友胡适之”与弟子冯友兰:老子与孔子谁是第一哲学家?80年前,那些跟胡适亦师亦友的人,很多成为胡适的“学术对手”,但学术之争并不影响他们的私交,比如钱穆、顾颉刚等人。唯独冯友兰,一朝失和,便是终生!
1930年,冯友兰将讲义稿《中国哲学史》寄给胡适,被民众称为“我的朋友”的胡适之很客气,给予冯友兰以肯定和鼓励,并对他关于老子晚于孔子的说法提出意见(详见《冯友兰到底写了啥,一对师生竟为此大动干戈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》)。
冯友兰引经据典,列出三大理由:第一,孔子以前,无私人著述;其次:《老子》非问答体;其三,《老子》之文为简明之经,因此应为战国时之作品。
图片
胡适是考据大家,他名言是: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。对于冯先生的结论,他也引经据典,证明孔子之前的叔孙豹已有三不朽之论,《邓析》之书、周任之言就是私人所作,且孔子自编《春秋》,《孟子》以前就有《墨子》等书。同时,“非问答体之书应在问答体之书之后”,不仅中国,全世界也无此通则,若照冯氏之说,《诗经》应在《论语》《孟子》之后。
此后,冯友兰公开回应胡适,私下交流变成公开论战,引发了民国史上声势浩大并波及深远的文化公案:孔老之辩。
古史辨学派创始人,胡适的学生顾颉刚评价胡适之论:荒唐之至,离经背道!
图片
与胡适有师生之谊的钱穆则说:浅显的一定早于深奥的,《论语》浅显,《道德经》深奥,故孔子在前,老子在后。并且,老子可能晚于战国时期的庄子与惠施。
胡适离开大陆后,大范围的批判胡适及胡适思想的运动,涉及整个学界,冯先生自然参与其中。胡适只说:我对这无数爱国家、爱自由的同胞,绝不责备,只是同情。
胡适在台湾去世后不久,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竹简《老子》出土,河北定县八角廊竹简《儒家者言》,安徽阜阳双古堆相应简牍的出土,那场轰轰烈烈的孔老之辩尘埃落定。事实证明了胡适的远见和文人风骨。
图片
黑格尔与学生费尔巴哈:中国有没有哲学,老子有没有逻辑?我不赞成王东岳对《道德经》根本主旨的解读,但是关于《道德经》“周边”的很多话题却很有见地,他说:把辩证法抬高到吓人的程度,认为辩证逻辑是人类思维逻辑的最高端。其实,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低级阶段。
中国的《易经》如此,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、柏拉图等也如此,他们使用的都是辩证法思维。所以,辩证法思维是早期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型,因为人类早期的信息量很低,用辩证逻辑可以表达最简洁的思维。
图片
比如,会骑自行车的,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思考问题,骑车的问题交给脊椎,初学者需要调动高端思想,大脑皮层在紧张地工作着。
这说明,人类运用智慧的方式,是尽可能把思维方式交给低端逻辑来运行。
黑格尔纠结于辩证逻辑,认为没有这个,就算不上哲学。
黑格尔认为观念是本源,自然界是观念派生的,概念统治着现存世界。没有概念就没有逻辑,因此老子没有逻辑,中国没有哲学。
黑格尔要把天下哲学都纳入他构建的绝对精神体系中,塞不进来的,就不是哲学。学生费尔巴哈认为老师的做法太自我,他在不同场合都跟黑格尔针锋相对。
图片
黑格尔去世不久,他相继发表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》和《基督教的本质》,他要终结德国古典哲学,他不承认黑格尔的逻辑是绝对的、最高的和最后的哲学,并且在对待东西方文明的取舍方面,是非理性的,危害的。
他完全走向了黑格尔的反面,他强调:存在是第一性的,精神是第二性的。马克思接受了这个观点。
当然,黑格尔的同学谢林也反对黑格尔的观点,他认为老子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事物的最深层,他无须作逻辑论证。到了现代,彭马田、罗素、海德格尔等,认为老子思想比西方的精神更原本。
图片
被称为改变印度命运十大名人之一的奥修批评说:老子是高端思维,老子思想是自然的、直接流露的,他只讲道理,无须解释概念,他直接论断。因为他处在高层,那些需要论证的简单工作就交给了其他人——我们都是“他者”。
备注:关于胡适与冯友兰关系之类,我曾写过多篇,今天发现多有剽窃,连标题都不改一字,却标注“原创”标签,于是举报,但反馈说网址不确或不存在,想想人家抄袭也不易,故作罢。
#老子道德经##妙笔生花创作挑战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